本書如同作者於前言部分所述,討論著神經語言程式學(NLP)重要的新發展方向與見解。同時,作者延續《NLP I》的承諾,於書中提出更多NLP的應用概念、原則及特性,並探索如何具體運用NLP的內容。從NLP研究者的角度觀察,這是一本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作,書中的內容囊括了NLP自發展以來的演變與創新。而要書寫一本兼顧多面向的著作是相當不容易的,此類行文不似小說,可任憑想像馳騁,文中需引經據典並囊括諸多領域的知識,資訊材料需經詳實的考證分析與歸納整理,這一切都要嚴謹的治學態度與方法。作者也發揮了哲學家超脫智慧的人生觀並展現藝術家的想像力與修為,使文章具可讀性並提供理論引導實踐的價值。此外,這還是一本力求展現NLP精神的書籍,文字的呈現優雅從容。
原文的撰寫不易,翻譯工程也有相當的難度。為兼具原著的廣度及深度,我們與審訂者賴明正博士數度討論後決定,盡可能在維持原著文字精神的原則下完成翻譯工作,因此,中文與原文書頁碼是相當接近的。本書的原文以英文書寫,翻譯此書時需要不斷查證相關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器官名、技巧名、引用詩文等等,費時費事,也進行了許多詞性間的交叉比對;此外,還有關乎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間書寫習慣的翻譯議題。本書是一本NLP的著作,在符合NLP精神下,原文的敘述非常注重作者群體的整體平衡(ecology),因此使用了眾多的「我們」,較少使用「我」。常常一個句子中出現多次的〝We〞。初稿時為忠實翻譯,怎奈閱讀起來總有冗長且重複的停滯感,因此在文稿二校時,我們譯者決定在原意不失的情況下刪減掉重複性的「我們」;另在符合中文構句及不影響原意的原則下,微調了部分文字及中文句子的先後順序。
本書翻譯歷時接近兩年。雖經過長時間的初稿形成與校稿修改,最終仍免不了有文不達意的地方,這全然是我的疏漏。翻譯、校稿以至印刷對我們而言就像一趟旅程,在不斷來來回回中感覺越來越接近作者,並感受作者的淵博與豁達。若讀者因中文譯本有一丁點的受益,即為我們的這段旅程增添意義與光彩了。
本書翻譯期間,時而徐風時而沐雨,時做時停,兩年在一眨眼間已飛快過去。譯稿殺青後,偶爾雨後散步家門口花園間,頓時蟬聲鳴鳴,見陽光灑落樹木葉縫,地面隨樹葉搖擺波光粼粼。當工作告一段落,歡快感覺油然而生,於此記下一片愉悅的心境與人生旅程。
2017/08/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