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得,所有模型都有錯誤;真正的問題是,模型要錯得多離譜,才會完全沒有利用價值。 — 喬治・博克斯(George Box)
在NLP中的前提假設之一叫「地圖不是疆域」,提醒著人的大腦認知往往跟客觀事實有差距(註:如果要爭論「知識客觀如何可能?」請見康德哲學),這個前提假設提醒著,人可以試著用不同的面向觀察,例如不同的感知位置、空間與時間…..等等就會有不同覺察的可能。
我在不同的地方授課的過程,偶爾會提到模型架構。提供模型的意義是為了揭露重點或提示基本原理,或是揭露至目前為止的研究成果。非常有趣的是,我有時會遇到來自不同系統的學員將已學模型當成真理,也就是看到不同模型會堅持腦中既定地圖才為真的學員。
以NLP常見的基本模型為例(如圖片1所示),人如果要從現狀到達目標(或所欲狀態),彌補中間落差(gap)的方法就是找尋資源。然而模型有時表示也會有不同(如圖片2),也就是在資源的反方向擺上問題(或困境),這意味著關注的焦點會使人從資源分散至問題。

於是討論時就會有人說,模型ㄧ可以使人正向聚焦,更能有信心地達到目標,支持模型ㄧ的人常說的名言是:「只有你認為這是問題才是問題。」相反的,也有人會說,模型二更願意聚焦問題,只有直面問題,甚至將問題變資源即所謂的轉陰為陽,更能達到目標(或所欲狀態),如圖片3所示。

在NLP發展上,以模型ㄧ為主的NLP發展出例如Tony Robbins的成功學、速讀術、各式的影響術、模仿卓越方法及各式的商業應用等;模型二的發展,則是尋找其他心理學派學問以深化心理療癒技術,走第一代NLP做心理輔導(或治療)的再深化路線。
以模型一為藍本的人會說,只會將NLP應用在心理輔導(或治療)有什麼用呢?生活的目標如果是為了輕鬆滿足,人生的目標是為了成功快樂,將眼光放在解決舊問題,每天的新問題一樣會發生,那每天光關注及處理問題,如何還有心力放眼未來?倒不如花更多心力聚焦在尋找資源達成階段性下具體可成的目標會更好些(這樣的思路跟教練(coaching)以終為始的目標導向思路一拍即合)。
換言之,人就是堅定信念,看準目標一路向前就對了。而以模型二為主的人會說,為了使前進更順利,不解決阻礙下的問題如何能獲得輕鬆滿足成功快樂呢?同時NLP的源頭就是從心理治療流派而來,不會心理諮詢或治療,說自己會NLP不是很可笑嗎?這是NLP的基本能力。
我個人對於這樣的爭論,會以「地圖不是疆域」及「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來回答。我所認同的是,NLP是以效果為導向並面向未來的學問,應該視當下所需來施展,比如到企業授課,我會把焦點更多地放在「以終為始」的引導上;同時,在做個人心理輔導時,我會轉換角色,適度地同理問題並設法轉陰為陽。
關於心理輔導這件事,2020疫情之前的幾年間,我到大陸各地授課時常被私下請託進行私人心理輔導,我知道我有能力做到什麼程度。
說實話,我個人後來實在厭倦了這種需要花心神聚焦在問題下協助脫困的談話或引導模式,即:在面對他人的困境,可能的脫困方法已經在我腦中源源不斷發生時,同時我還必需讓自己保持中正狀態忍住不說,要陪伴對方及提問引導,讓對方自己設法找到新信念、新方法及行動方案,再賦能激勵讓此成為此人的自生動力的來源。
我也會使用潛意識的技巧,從困境找象徵物來引發資源,為此還自創了一種換框法,能迅速協助他人轉陰為陽找到資源。令我厭倦的原因,是我主觀地意識到,許多喜歡協助搞定他人心理問題的人,若不是職業身份下的必需,自己內在的問題或許也一堆,是否藉搞定他人使自己獲得撫慰不得而知。
總之,非必要,我現在儘量避免介入心理輔導或諮詢。我現在日常需要面對許多生理有病痛的人,面對身心症,我偶爾會轉換角色帶領他們暫時脫困,更精確地說倒不如說是陪伴還更貼切一些呢!
我是系統派NLP出身的導師,除了效果導向,我個人更看重整體平衡(生態平衡)(註:雖然我也曾特地到佛羅里達向NLP創始人Richard Bandler學習NLP結構派的心理技術,當時他在課堂宣稱,40年來他的心理治療只有失敗過一個案例,我當時心理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如何界定失敗與成功?)
課堂上也有人問我為什麼不對一般大眾講授其他的專長比如管理相關或是漢方醫學等而講授NLP這種冷門科目,我想,那是源自我的信念,我自己是NLP的受益者。
我相信NLP這門學問能協助自己及他人,在生活過得輕鬆滿足,人生更加成功快樂。有人問我說:「賴老師,為什麼你能不斷地跨界?」我說,那是因為我有能力能不斷地自我覺察與感知自己,之後破自己的框,這些都是得益於NLP的啟發呀!
近期課程
美國NLP大學版本『NLP專業執行師』國際文憑課程~2024年春季班
美國NLP大學版本『NLP專業執行師』國際文憑課程~2024年夏季班
美國NLP大學版本『NLP高階執行師』國際文憑課程~2024年秋季班

賴明正博士現職除為亞洲目標國際培訓中心首席培訓師外,也是美國NLP大學聯盟導師,同時亦為新加坡GEMS Capital公司董事,從事私募基金、企業上市、收購與反收購專案。曾在臺灣的某生物科技股份公司擔任總經理及寶樺投資管理(蘇州)公司擔任執行董事,先後有十多年的實戰歷練專注於企業海外上市、組織變革發展、領導力、服務流程管理、組織溝通與神經語言程式學(NLP)等相關領域的工作。賴明正博士也是臺灣神經語言程式學學會(TBNLP)的創會理事長,近年來賴明正博士整合所學在NLP領域上進行大量研究,也因此傳播與教授NLP相關的證照及應用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