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規劃,對於年輕的孩子,常是一種大哉問。
回想過去,也曾常常陷入那種慌亂與不知所措的情緒,總覺得未來好遠,而現在能做的事情卻很少。
實務現場常會聽到孩子說:「老師我覺得好焦慮」、「我想做這個……但是我媽要我……」
對於未來常是迷迷糊糊的,有時身旁又有許多聲音,讓孩子陷入了困境。在輔導學生的過程中,「情緒」的陪伴,是很重要的一環。當心穩定了,力氣有了正確的施力點,就有機會回到生活中扎實行走。
談 NLP 神經語言學經典技巧 – 改變次感元
在陪伴情緒的部分,NLP裡有個很好用的經典技巧是「改變次感元」。
所謂的「次感元」,指的是我們的感元(視、聽、觸、味、嗅)底下,更近一步再去細分,比如說視覺底下又包含了顏色、大小、亮度……等等;聽覺則包含音量的大小、快慢、節奏……等等;觸覺包含質地、味道、溫度……等等。人的大腦,對於不同的經驗事件,會有特定的次感元編碼方式,如邀請你閉上眼睛去感受有壓力的感覺像是什麼?出現的次感元可能會像是石頭一樣硬硬、灰灰、大大、很沈重……。而去想開心的感覺,次感元可能就轉成一種輕飄飄,像是彩虹出現、輕盈、流動……。
我們運用大腦具備這樣的特性,細緻地去了解一個孩子,他困擾事件背後的次感元是如何編碼的,充分具象化之後,就可以陪伴他一起調整次感元,同時關注他身體的變化為何。
改變次感元,常可以很精細的發現,身體感受也跟著不同了!知道為何,就可以知道如何,能開始練習有「控制感」的應對。

原來我的焦慮長這樣喔……
在諮商室,一個孩子面色凝重的進來。他覺得自己對於未來感到相當的焦慮,不管是學業或社團,當任務一交辦下來,鋪天蓋地的緊張焦慮就會席卷而來,常常一不小心又把事情拖延到了死線,感到更焦慮,不斷的惡性循環。
他說:「老師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覺得我好像完全沒辦法控制我的焦慮……」
孩子很沮喪的在我面前哭著說。
在過程中,我先陪著他聊聊那些壓力,带他做了放鬆練習。孩子仍然止不住他的焦慮。
我靜靜的和他說:「是呀、是呀,我發現你好像把你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這個焦慮上了欸,好像就被卡死了……」
接著我俏皮的和他說:「如果啊,这個焦慮,他有一個形狀,你覺的他會是怎麼樣的形狀啊?」
孩子愣了一下說:「大概就是這樣一坨……橢圓型的吧」。
於是我開始好奇,這個「焦慮」,離她身體的位置的遠近大小、質地、顏色、氣味、重量、聲音……請他描繪出來,就好像讓我可以一起看見、聽見、感覺到一樣……。
這孩子就在引導下一邊用手比劃著他的「焦慮」一邊說:
「它就是黃黃ㄍㄡˊㄍㄡˊ的,很像那种黏土、鼻涕的感覺,很大很醒目……常常就會壓在身上,重重的……很不舒服」。
我心里想的是:「唉唷,原來是長這樣子喔,這麼貼近,難怪會很難受啊!」
同時心中一邊暗自竊喜,因為當這孩子可以這樣「看得到」、「聽的到」、「觸摸的到」這個焦慮,我就有很大的機會可以做調整了!
我說:「他原先都會壓在你的身上喔……那我們來試試看,把他移遠一點好不好?試試看移到前面那個角落?」
我先從距離開始調整。孩子試了一下,表情明顯放鬆。
我問他:「移過去後,现在感覺怎麼樣?」
孩子說:「好像沒這麼壓迫了」。
接著我們就繼續對這個焦慮,開始做不同的調整,變得像螞蟻一樣小啊、用清水冲冲洗洗、改變它的顏色、變換它的質地、甚至還可以加裝滾輪,出現時就自動咻咻的滾走,讓這個焦慮看起來也挺可愛的。
每做一個調整,我都會問孩子一句話:「現在感覺怎麼樣?」
讓這孩子可以在這過程,很精細的去感覺每個次感元的改變,如何影響他身體狀態。孩子在許多不同嘗試中常常不知不覺就噗嗤的笑了出來,而本來低迷無力的氛圍,慢慢的隨着活潑有創意的元素加進來,變得有笑聲有能量。
孩子說:我從來沒有想過可以用這種方式看待我的焦慮欸!」
我說:「是呀,以前它好像是瀰漫在你身體的每個細胞,不知道它在哪裡卻又影響著你,而現在你知道他長什麼樣子了,我相信回去後,它又出現時,你就可以有很多法寶和他一起相處。你現在可以動一下身體,再重新回去感覺一下你的焦慮,有什么不同嗎?」
孩子說:「蠻奇妙的,再回想起來,好像沒這麼排斥了,可以把它移到旁邊,繼續做我的事情…….」。
和這孩子就只有一次工作,過了半年,他突然回來找我,和我說從那次的晤談之後,他終於比較知道怎麼跟他的焦慮相處了!現在他成功的考上他所想要去的學校,很感激有那一次的談話,明明只有一次,卻影響了他很深很深……。
我聽了很感動,我想助人工作,是可以陪著孩子搭鷹架,架好後,信任他可以好好長。
鷹架中會拆落,而那美麗的樣子,卻已可以用他自己的速度穩穩悄悄地綻放。
本文同步發表於龍騰文化生涯規劃焦點報。

◎ 諮商心理師&美國NLP大學 (NLPU)認證高級導師&美國ABNLP協會國際認證導師&美國NGH授證催眠治療師&亞洲存在主義團體學會團體諮詢師
◎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
◎ 現為ACDC亞洲職業生涯發展中心首席課程顧問/資深諮商心理師,擅長潛意識工作及各式卡牌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