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曾遇過難以突破的溝通僵局嗎?
「重複舊的做法只會得到舊的結果」。在過去看似無法改變的溝通僵局之中,我們時常有一種感覺:「我已經嘗試了所有的方法去改變,但是全都沒有用……」
市面上的溝通課或許會告訴你話術,但很少從「同理」開始。然而,對話的目的不應侷限於證明自己沒有錯,反而在於去瞭解雙方的感受、詮釋與價值觀。
”Put yourself in someone’s shoes”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再怎麼樣的用腦去想像對方的感受,難免都會加入自己的身分立場進去。這也是為什麼要做到「同理」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這絕大部分和個人特質及過往經驗有關。
那麼最快能夠同理的方式,也就是溝通劇本了。只有複製當下的環境,對話,語氣,交換身分,我們才有更多機會去了解、體會、感受。
當我們能做到「同理」,那下一步我們要怎麼做呢?
真正的圓融,不是你單方的壓抑情緒都不說,而是你知道說了也許對方和自己都會有情緒反應,但你願意去面對,然後用一個對方也能接受的方式一起去處理。
在人際關係裡,兩點往往不是最近的距離。這也是表達和溝通時不一樣的兩件事。你可以把訊息表述得很有邏輯結構,但不代表對方聽得懂 ; 你以為你表達了,但對方不見得接收。我們時常覺得自己看見、聽見對方的反應,但我們究竟有沒有真的看懂和聽懂呢?
談事實、談情緒、談尊嚴。
在談事實時,我們需要先放下爭辯是非的執著,才能區分意圖和衝擊。
在情緒面(我們時常不想處理,但其實是最需要被處理的部分),我們運用 NLP 的技巧來穩定自己,進而承接他人,再讓對方聽懂我們說的話; 最後,談到尊嚴,我們透過語言模式的改變,建立彼此尊重且安心的開場框架,提供對方選擇,促成最後的溝通。
在溝通的學習路上幾乎沒有終點,我們可以做的是持續調整自己和環境達成平衡。

「勇敢,不是什麼都不怕。而是明明怕得要死,卻還是去做了。」歷經創傷後沒有選擇屈服,轉而開啟深度探索的心理學之路。
注重人本關懷,長期關注街頭無家者、柬埔寨教育等社會議題,相信當我們溫柔對待世界,就有機會一起創造一個不排除人的社會。 期望透過分享 NLP 的力量,讓更多在黑暗裡無助的人們看見生命的出口,一起營造更好的生活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