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史丹佛大學的 Carol Dweck 教授以研究人們如何用心態 (mindset) 引導行為而聞名。
她曾說:「我一直對為什麼有些人在失敗面前退縮,有些人卻能迎向挑戰並在失敗中茁壯感興趣。最終,我們發現了心態的差異:有些人認為才能和能力是固定的特質,無法改變;但也有人相信,才能和能力可以透過努力、好策略、別人的指導來培養。
經過多年研究,我們發現,固定型心態的人害怕挑戰,怕被發現自己的缺陷,因而選擇退縮;而成長型心態的人則想:我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假裝聰明?我應該要變得更聰明!所以他們樂於挑戰,堅持到底。」
本篇論文即是Tessema Bekele Woldegiorgis博士探討 Carol Dweck 教授所提出的固定型心態及成長型心態對人類發展的影響,並進一步探討在這樣的影響中,NLP 可以扮演的角色。
二、期刊內文重點
1. 引言
心態(mindset)是指個人的信念、觀點(價值觀)一直到(外顯的)態度,這些信念與態度會塑造個人的思想、行為,以及面對挑戰時的反應(Dweck,2006)。心態在個人發展、學習和成就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神經語言程式學(NLP)是一種探索神經過程、語言與行為模式之間關聯的心理學方法(Bandler & Grinder, 1979)。NLP 技術能幫助個人轉換思維模式,使他們能採用更積極且有效的思考方式,從而影響他們如何看待挑戰、學習與與人互動。
心理學家 Carol Dweck(2006)提出「固定型心態」與「成長型心態」的概念,說明個人對於「智力與能力」的信念如何影響成功。
本文將探討心態對個人成長、教育、職業發展與社會行為的影響,並結合研究與專家見解提供支持。

2. 什麼是心態?
心態可分為兩種主要類型:
固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認為能力、智力與天賦是靜態且不可改變的(Dweck,2006)。
成長型心態(Growth Mindset):相信能力和智慧是可以發展的。
心態深刻影響動機、適應力,以及在教育、職業與人際關係等生活領域的成功(Yeager & Dweck, 2012)。
3. 什麼是神經語言程式學 (NLP)?
NLP 由 Richard Bandler 和 John Grinder 於 1970 年代開發。其核心理念是語言、思想和行為相互聯結,可透過重新編程來實現個人與職業的成長(Bandler & Grinder, 1979)。
4. NLP 的主要原則
主觀經驗:人們會依據自身的思考模式,對現實做出不同的詮釋。
模仿卓越:透過學習與採用成功人士的思考方式,促進個人進步。
身心連結:語言與思考模式會影響情緒與身體狀態。
5. NLP 與心態的關係
NLP 透過改變限制性信念、改善溝通及培養積極的行為改變,提供重塑個人心態的工具。
重塑負面信念:NLP 技術幫助個人將「我不擅長數學」等負面信念轉化為「我可以透過練習改善數學技巧」(Dilts,1999)。
錨定正面狀態:NLP 使用「心錨」技巧,將正面情緒與特定觸發因素連結,強化成長型心態(Bandler, 1985)。
語言模式與自我對話:NLP 強調語言對心態塑造的力量,將負面自我對話轉化為正向肯定語,如「每個挑戰都是一個學習的機會」(O’Connor & Seymour, 1993)。
視覺化與心理預演:NLP 提倡透過視覺化技巧強化成長型心態。心理預演能建立信心並提升表現(Andreas & Faulkner, 1994)。
6. 心態與個人成長
心態影響個人面對挑戰的方式。成長型心態的人相信,能力與智慧能透過努力和堅持獲得發展(Dweck,2006),這能培養出更強的適應力與堅毅精神。固定型心態的人則傾向於逃避挑戰、害怕失敗(Yeager & Dweck, 2012)。
研究發現,成長型心態與更高的自尊與動機相關。因為他們把失敗視為學習機會,而非個人缺陷(Blackwell, Trzesniewski, & Dweck, 2007),讓他們面對障礙時更有毅力。成長型心態學生更願意接受挑戰、尋求回饋,並持續努力以獲得進步(Claro, Paunesku, & Dweck, 2016)。
相反地,固定型心態的學生可能因害怕失敗而逃避困難任務。研究也顯示,成長型心態的介入能顯著提升學業成就,尤其對弱勢背景學生的影響更為顯著(Paunesku et al.)。
教師與家長透過回饋與鼓勵影響兒童的心態。讚美努力而非天生能力,能培養成長型心態與適應力(Mueller & Dweck, 1998)。相反,過度強調天生聰穎可能導致害怕失敗與逃避挑戰的心態。
在職場上,心態同樣影響職業成長與成功。擁有成長型心態的員工更傾向尋求學習機會、適應變化,並在困難中堅持(Dweck & Leggett, 1988)。雇主若能培養成長型文化,則能激發創新與團隊合作(Caniëls, Semeijn, & Renders, 2018)。
7. 心態與社會行為
心態影響人際互動。成長型心態能培養開放心胸、同理心與更有效的溝通,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Schumann & Dweck, 2014)。相反,固定型心態可能導致批判性態度與解決衝突的困難。
8. 心態與心理健康
成長型心態與更佳的心理健康相關。研究顯示,具有成長型心態的個體通常壓力較低、情緒更健康,且在面對挑戰時更有能力應對(Schroder et al.)。
三、期刊結論
心態顯著影響人類發展與行為,決定了個體如何看待與應對挑戰。成長型心態能培養適應力、積極性,並在教育、職業與人際關係等方面取得成功。相反,固定型心態可能限制個人成長。神經語言程式學(NLP)則提供了改變思維模式與行為的技巧,並與成長型心態的核心概念密切呼應。透過整合 NLP 策略,個人能培養成長型心態,促進發展並在各領域取得更佳的成果。

四、我的補充:NLP 及成長型心態的觀點
本研究提出,心態決定了個人如何看待與應對挑戰,NLP 則提供了實用的工具來重塑思維模式。值得注意的是,NLP 本質上即是對人類主觀經驗結構的研究(NLP is the study of the structure of subjective experience)。它關心的是我們如何選擇輸入腦中的資訊、如何認知與融合這些資訊,並運用它們創造出獨特的內心世界。因此,NLP 是一門關於大腦如何運作並提升效率的學問。
NLP 的技巧本身就體現了固定型與成長型心態之間的彈性轉換。例如,NLP 的前提假設「沒有失敗,只有回饋」以及「凡事必有三種以上的解決辦法」等,都彰顯了成長型心態的精神。在 NLP 的換框技巧中,當來訪者說「我不會」時,我們常說:「對,是『現在』還沒學會,只要努力學習就能進步。」這也呼應了 Carol Dweck 所提出的「尚未」(yet and not yet)概念。
NLP 的練習也強調:只要向前跨一步,就是一種進步。NLP 本身就像一個能隨著使用者成長而有機演化的工具箱。而 Carol Dweck 也說過,心態更像是一個動態的光譜,會隨著個人當下的狀態而擺動。最重要的是去覺察:什麼時候會觸發你的固定型心態?觀察這些時刻,並練習將自己帶回到成長型心態。這需要一輩子的自我覺察與調整,絕非一蹴可幾。
真正的成長型心態,就是持續觀察自己的觸發點,在挑戰中學習與成長,正如 NLP 所強調的精神一樣。
五、 本篇文獻來源
Dr. Tessema Bekele Woldegiorgis,2025,〈The Effect of Mindset on Human Development,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NLP)〉《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JIBS)》
六、 相關參考書籍
卡蘿.杜維克(Carol S. Dweck, Ph.D.),2023,《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台北:天下文化

延伸閱讀
【NLP學術研究】(文章)高爾夫運動員的心理素質提升與NLP應用
【NLP學術研究】(影音)高爾夫運動員的心理素質提升與NLP應用 | 亞洲目標國際培訓中心ATINLP
【NLP學術研究】(文章) 神經語言程式學是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有效工具
【NLP學術研究】(文章)神經語言程式學對肝臟移植患者憂鬱、焦慮和壓力的影響
【NLP學術研究】(文章) 心態對人類發展的影響及其與神經語言程式學 (NLP)的關係
【NLP 學術研究解析】(影音)神經語言程式學:基於語料庫的勵志演講批判性分析 | 亞洲目標國際培訓中心ATINLP
近期課程
如果您對 NLP 及身心健康相關領域有興趣,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期待與您共同開啟這段變革與成長的旅程。
美國NLP大學版本『NLP高階執行師』國際文憑課程~僅此一班

劉秀美博士經常為企業高管量身訂製思維工具,協助突破思維盲區;也面向一般大眾開設思維訓練課程及NLP專業執行師、NLP高階執行師等國際證照課程。近年來,劉秀美博士更專注於兒童及青少年教育開發,應用NLP次感元、模仿卓越及心智圖法技術,在許多兒童培訓機構進行潛能開發,如:創意、記憶與思維等NLP應用課程, 亦在台灣為許多金融機構的高端客戶下一代提供兒童財商培訓課程,協助及帶領他們建構正確的財富價值觀,頗受客戶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