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前兩天在NLP專業執行師補充課的課堂上,介紹了NLP古典技法「V-K分離法」如何處理創傷,同時在課堂間學員也問到了國際學術界看待NLP與運用NLP的問題。於是這個在YouTube上,Frank Bourke博士運用「V-K分離法」處理PTSD的症狀,例如閃回、惡夢、情緒困擾等的訪談影片,成為了提供NLP技術有效性的學術證明。
二、摘要
10多年前Frank Bourke 博士為了使計畫案獲得政府支持,同時容易通過對NLP有偏見的同行審查下拿到計畫經費,於是Frank Bourke博士用了Research and Recognition Project之名,並將「V-K分離法」改名為Reconsolidation of Traumatic Memories(RTM)Protocol技術 ,之後設立機構進行相關人員處理PTSD相關議題的培訓與研究,因此造福了許多人。
三、影片內容
我是 Frank Bourke 博士,目前擔任 Research and Recognition Project 的創辦人兼現任主任。作為一個開場介紹,我想分享一下我們為何創立這個計劃,以及至今已完成的部分成果。
我第一次接觸 NLP(神經語言程式學)是在 1970 年代中期。在此之前,我已經花了 15 年時間專研心理學,並且於倫敦精神病學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也曾在康乃爾大學講授心理學三年。接觸 NLP 後,我很快對它產生了強烈的研究興趣,這幾乎變成我職業生涯的熱情與執著。
然而,儘管我投入了三年的努力,不論是 NLP 社群或康乃爾大學,最終都沒有支持我的研究提案。於是,我先後離開了康乃爾大學以及與 NLP 的正式關聯。
26 年後,有兩件事讓我重新回到 NLP 領域。
第一件事發生在 2001 年 911 事件之後,我在紐約市待了一年。那段時間,我使用 NLP 技術協助世貿中心事件的倖存者,發現這些方法能在 3 到 5 小時內,消除大多數受創者的夢魘、閃回和情緒困擾。至今我依然記得那時心中浮現的畫面:如果當時有兩到三位 NLP 實務者能和我一起合作,我本可以幫助更多人。這個願景持續激勵著我,推動我投入這個研究計劃。
第二件事,是我在 2003 年被診斷出罹患末期癌症。在接下來的兩年裡,我使用 NLP 技術來應對各種手術、化療,以及身心的挑戰,同時也練習了中醫所說的「內在微笑」(註1)。我們無法確定 NLP 技術是否對我的身體痊癒有直接作用,但在我對抗癌症的過程中,這些技術在心理層面上給予我的幫助,遠遠超過言語所能表達。
2005 年,當我開始意識到自己可能會存活下來時,我向自己許下一個承諾:一定要完成 NLP 的實證研究,讓這些方法成為有科學依據的醫學療法。因為,若沒有這些研究,NLP 技術永遠無法進入那些最需要它的專業場所,無法發揮它真正能帶來的巨大幫助。
單單以 RTM(Reconsolidation of Traumatic Memories)Protocol治療 PTSD 的方法為例,保守估計,它可以為美國政府節省高達 50 億美元,同時對 20 萬名受 PTSD 影響的退伍軍人,帶來明確且可衡量的臨床改善。
如果你瀏覽我們的網站 (註2),你會看到自 2008 年我們將 Research and Recognition Project 註冊為非營利組織以來,我們已取得的重大進展。
目前,我們擁有超過一千位會員,並獲得來自 40 多個國際 NLP 學院的支持。我們的董事會成員包括企業高層、各大學教授、NLP 專家,以及大學行政人員。
過去四年,我們已提交超過 2800 萬美元的由大學贊助的研究補助金提案,並且獲得超過 50 位美國州級與聯邦議員的支持,來推動我們第一項大型研究計劃:RTM PTSD 治療方案。
我們的計劃已經設立了歐洲部門,並組建了一個來自五個國家的顧問委員會。
至今(編按:至2013年),我們已經發表了第一篇針對 NLP 材料的學術性總覽文章,標題為《NLP 的臨床有效性》(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同時也完成了第一篇關於 NLP 技術神經學基礎的同行評審科學論文。
目前,我們正在與多所美國大學進行定期的合作討論,籌劃更多未來的研究提案與 NLP 相關的研究生培訓。
從資金與實際投入來看,我們至今已投入並支出超過 90 萬美元的資金與人力,才走到今天這一步。然而,若想讓這些具有臨床療效的工具真正廣泛應用於實務,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能成為這項計劃的一部分,也誠摯邀請所有對這個使命有興趣的人,一同加入我們,攜手讓這些有效的臨床工具真正走進世界各地需要它們的地方。
謝謝大家!
YouTube影片名稱: Frank Bourke introduces the NLP Research Recognition Project and the RMT Protocol for clearing PTSD (2013) (註3)
四、觀後心得:
如果查找RTM Protocol,可以查到相關網站內容。RTM 協議是一種基於 NLP 技術衍生的方法,目標是協助 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減輕或消除與創傷相關的症狀,例如:惡夢、閃回(flashbacks)強烈情緒反應(焦慮、恐懼、憤怒等)此方法最早由 Frank Bourke 博士及其團隊推動,並納入 Research & Recognition Project 的臨床研究。RTM 的核心在於利用 記憶再鞏固(memory reconsolidation) 的神經機制,透過特殊引導流程,讓創傷記憶重新被大腦處理並以「非創傷」的方式儲存。
雖然 RTM 的完整細節需要專業訓練,但主要步驟可以概略描述為:
1. 創傷記憶的安全激活。
2.個案在一個低壓力、安全的狀態下,短暫回想創傷經驗,以啟動記憶痕跡,但不讓其完全重陷於情緒洪流。
3.解離與視覺化技術。
4.透過 NLP 常用的「解離技術」與「次感元操作」,個案被引導以「觀察者視角」觀看創傷記憶,就像看電影一樣,而非重新經歷。
5.時間線與重構。
6.引導個案在心像中快速「倒帶」或「快轉」創傷場景數次,調整影像、聲音與感覺的呈現方式,降低記憶與情緒的連結強度。
7.再鞏固。
8.當大腦在「記憶被喚起 → 再儲存」的時間窗內,經過上述的安全轉換,創傷記憶會以「去情緒化版本」被重新整合。這樣個案在之後回想時,不再出現過度情緒反應。
( 編按:學過NLP中 V-K分離法技術的朋友應該不陌生上述的步驟。)
此外,RTM Protocol (即V-K分離法) 顯示的技術特色如下:
1.臨床特色快速:多數研究與案例顯示,RTM Protocol 通常在 3–5 次、每次 60–90 分鐘的介入後,就能顯著降低 PTSD 症狀。
2.非暴露式:與傳統暴露治療不同,RTM Protocol 不需要患者長時間重複進入創傷情境,因此被認為更溫和、接受度高。
3.安全性佳:由於使用解離技術,個案較不易因回想而再度受創。
在 PubMed 上若以關鍵字「Reconsolidation of Traumatic Memories Protocol」查詢近五年的研究,可得發表論文如下:
年份 | 文章標題 | 是否針對退伍軍人 |
2019 | Reconsolidation of Traumatic Memories for PTSD: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74 male veterans | 是 |
2021 | An open-labe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the reconsolidation of traumatic memories protocol in female service members & veterans | 是 |
2023 | Reconsolidation of traumatic memories protocol compared to trauma-focussed 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UK military veterans: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feasibility trial | 是 |
2024 | Reconsolidation of Traumatic Memories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PTSD): A Case Study | 否 |
2025 | The Reconsolidation of Traumatic Memories Protocol’s adaptations for remote treatment of Ukrainian military personnel in Hospital settings | 是 |
這些研究表明,RTM Protocol 在臨床上具有「快速、短期程及中高度療效」的特性,部分受試者在少於五次的治療中達到顯著療效。
也就是 RTM Protocol( NLP 技術)是進入同行評審期刊、並與醫學臨床對接的成功案例,對 NLP 的學術合法性具有指標意義,這也為 NLP 學術化提供了契機。
五、結論:
隨著神經語言程式學 (NLP) 發展 50 年的到來,NLP 也逐漸進入了學術界的視野。目前若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旗下的國家醫學圖書館管理的醫學文獻檢索平台(PubMed)上,以關鍵字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直接查詢(註4),可得 168 篇 NLP 跟健康相關的期刊論文。同時若用跨語種的論文資料庫檢索,到 2025 年 2 月份為止,可得 25492 篇期刊全文(如下圖):

這也意味著,在NLP的發展上,有一群對NLP有熱情且清楚知道進入學術界意味著大量被推廣及傳承的人正努力著,例如本文的主角Frank Bourke博士團隊的多年努力,使得NLP越來越被學術界所接受與看見,也為NLP未來的發展點燃了明燈。
備註
註1:內在微笑 (Inner Smile):起源於道家內丹與導引功法,後被許多氣功與養生體系採用。核心方法以「柔和的微笑」與「呼吸+意念」來照拂五臟(心、肝、脾、肺、腎),把覺察、感恩與溫暖的感受送進臟腑,並調和情志與氣機。在中國醫學框架中,它屬於神志調攝與導引按蹻的方式:即以意領氣、以氣運形,協調臟腑與經絡。
註2: RTM Protocol網站 https://thertmprotocol.com/
註3: 本影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2WQmSb94o&t=92s
註4:https://pubmed.ncbi.nlm.nih.gov/?term=neuro+linguistic+programming
延伸閱讀
【NLP相關研究】(影音)高爾夫運動員的心理素質提升與NLP應用 | 亞洲目標國際培訓中心ATINLP
【 NLP 相關研究】(文章)NLP在語言教學中的實踐:提升溝通與學習效率的工具 | 亞洲目標國際培訓中心 ATINLP
【NLP相關研究】(影音)神經語言程式學對肝臟移植患者憂鬱、焦慮和壓力的影響 | 亞洲目標國際培訓中心 ATINLP
【NLP學術研究】(文章) 心態對人類發展的影響及其與神經語言程式學 (NLP)的關係
近期課程
如果您對 NLP 及身心健康相關領域有興趣,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期待與您共同開啟這段變革與成長的旅程。
美國NLP大學版本『NLP高階執行師』國際文憑課程~僅此一班

賴明正,醫學及管理雙博士,執業藥師。現職除為亞洲目標國際培訓中心首席培訓師外,也是美國NLP大學聯盟導師,同時亦為新加坡GEMS Capital公司董事,從事私募基金、企業上市、收購與反收購專案。曾在臺灣的某生物科技股份公司擔任總經理及寶樺投資管理(蘇州)公司擔任執行董事,先後有十多年的實戰歷練專注於企業海外上市、組織變革發展、領導力、服務流程管理、組織溝通與神經語言程式學(NLP)等相關領域的工作。賴明正博士也是臺灣神經語言程式學學會(TBNLP)的創會理事長,近年來賴明正博士整合所學在NLP領域上進行大量研究,也因此傳播與教授NLP相關的證照及應用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