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模仿?
模仿(Modeling,模型仿效)是觀察、分析並轉化卓越表現的關鍵要素,使其成為可學習與重複的過程。目標是建立一個實用的模型,讓其他人也能產生相似的成果,而不只是記錄統計數據。
NLP(神經語言程式學)模仿過程,強調確認「是什麼造成了關鍵的差異」(the difference that makes a difference)。這些模型不一定是「正確」或「真實」的,而是要能夠在實際應用中產生效果。

NLP 模仿的核心概念
NLP 模仿的基本方法,來自 Richard Bandler 和 John Grinder 研究三位卓越的心理治療師:
Milton Erickson(艾瑞克森催眠學派創始人)
Virginia Satir(家庭治療創始人)
Fritz Perls(完形治療創始人)
他們分析這些專家的語言模式(Linguistic)與非語言溝通(Neuro),並將其轉化為可操作的策略與流程(Programming),這就是 NLP 名稱的由來(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模仿的應用範圍
模仿技術可應用於:
1.深入理解特定領域
透過建構後設認知,理解某項技術或能力的核心運作機制。
2.改善與複製優秀表現
觀察專家如何操作,並將這些模式應用於運動、管理或其他專業領域。
3.解決特定問題
例如,開發拼寫能力提升策略、恐慌治療方法等,這些都是基於多個成功案例建立的。
4.跨領域應用策略
例如,運動團隊的管理策略可以用於商業管理,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可應用於生物學。
5.啟發創意與靈感
例如,柯南·道爾塑造福爾摩斯的角色時,就是參考了他的醫學教授 Joseph Bell。

NLP 模仿的步驟
1.選擇模仿對象
找到你想學習的專家,確定目標技能。例如,你可能想學習 Milton Erickson 的催眠技巧,或是 Virginia Satir 的家庭治療方法,甚至是某個領域內的專家或高績效人士。
2.深度觀察與感受
不只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而是試圖站在模仿對象的立場,進入他的思維模式。
透過第二人稱視角體驗對方的行為與語言模式,就像學習一門新語言,不是只靠理論,而是透過實際沈浸與模仿來學習。
3.過濾並抓取關鍵要素
篩選出最有效的策略,不需要完全複製所有行為,而是找出哪些關鍵因素真正產生影響。
例如,在模仿 Milton Erickson 時,不一定需要模仿他的穿著,而是嘗試找出他在催眠時的語言模式與暗示技巧。
4.建模導出
透過分析專家的行為模式,建立一套可學習和複製的模型,使其能夠應用於不同情境。
5.建模測試與修正(TOTE)
使用 TOTE(測試-操作-測試-退出)模型來測試和優化模仿的技巧,確保學習成果有效。
初步模仿後,測試哪些元素有效,哪些無效。透過減法過程達到去蕪存菁的效果。
例如,Bandler 和 Grinder 最初完整模仿 Erickson 的語氣、語調,後來發現這不是關鍵因素,才逐步刪除無用元素。
測試(Test):應用所模仿的策略,觀察效果。
操作(Operate):調整策略,修正細節。
再次測試(Test Again):確認是否有效。
退出(Exit):當結果符合預期時,完成學習與內化。
6.內化與靈活應用
當模仿的模式熟悉後,學習者應能靈活運用這些技能,而不只是機械式複製。例如,學習語言時,最初可能會直接模仿句型,但熟練後,便能靈活表達。

總結
NLP 模仿的六大步驟:
1.選擇模仿對象(找到值得學習的專家)
2.深度觀察與感受(進入模仿對象的視角)
3.過濾關鍵要素(找出真正產生影響的部分)
4.建模導出(建立可學習的模型)
5.建模測試與修正(TOTE 模型優化技能)
6.內化與靈活應用(靈活運用所學技能)
這個過程就像學習一門語言,從初期模仿,到最後自然運用,幫助你掌握卓越的技巧,並能有效轉化到不同領域中。
NLP 模仿技術廣泛應用於運動、商業、語言學習等領域,幫助人們更有效地學習與成長,加速卓越表現的養成。
近期課程
如果您對NLP及相關領域有興趣,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期待與您共同開啟這段變革與成長的旅程。

劉秀美博士經常為企業高管量身訂製思維工具,協助突破思維盲區;也面向一般大眾開設思維訓練課程及NLP專業執行師、NLP高階執行師等國際證照課程。近年來,劉秀美博士更專注於兒童及青少年教育開發,應用NLP次感元、模仿卓越及心智圖法技術,在許多兒童培訓機構進行潛能開發,如:創意、記憶與思維等NLP應用課程, 亦在台灣為許多金融機構的高端客戶下一代提供兒童財商培訓課程,協助及帶領他們建構正確的財富價值觀,頗受客戶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