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很長的前言:美國實地學習的感言
在疫情前的2016及2019年,身為識途老馬的我曾組織團隊(並備即席翻譯)前往NLP的發源地Santa Cruz的美國NLP大學學習高級導師(Master Trainer)課程。
這兩年的組織,各有來自海內外華人具有NLP導師資格者每次約30人上下參與。如今這些老師基於原本專長及興趣,各擁天地,例如當時團中有現今馬來西亞傑出的企業家;中國大陸有多名一線NLP導師,有傑出企業家,有排隊預約到年底的心理諮詢師…..等等;在台灣有知名親子作家,NLP國際證照的教授者,也有混合NLP模仿卓越典範的開宗立派者……等等。
NLP高級導師課程,核心的探索內容就是願景(Vision)、使命(Mission)、雄心 (Ambition)及角色(Role),而出發探索這四個因子的起始因子,就是熱情(Passion),最終考核是學習者要能身心合一地呈現進行短講。

— 到底NLP高級導師的學習有沒有效果?
在2012年學習高級導師課程中我立下推廣NLP學問的志願,經過幾個月的籌備,在2013年時,我與許多志同道合的NLP夥伴,成立了台灣NLP學會進行NLP國際交流與NLP推廣講座及活動,一直到2019年3月交棒NLP學會理事長為止。
我以親身參與的經歷,從結果論來看,我是一個在課程中經歷過立定志向且能實踐的有效見證者;反過來說,如果期待NLP大學高級導師階段的課程教導仍以能力-技術為主體,期待教導出什麼驚人技術者,可能會感到非常失望,例如曾有前往的老師向我抱怨學不到任何東西(技術)等。
事實上按美國NLP大學課程的設計體系,技術能力、原理及練習在執行師與高執階段早已教授完成。
考慮到NLP專業執行師及NLP高階執行師課程階段的學員或許來自不同背景,在NLP導師班階段我也會藉由其他體系沒有的第三代NLP技術內容來練習,藉此將NLP組成的結構及原理再述說一次,同時我也相信每個教學者都需要精益求精,因此每年我都會添加個案案例、觀點、新技術或章節內容在我的每一階段課程中。
美國NLP大學版本的國際證照課程,是系統性的循序漸進授課過程,課程編排與實踐通行各國。每一階段的證照取得者,都代表系統性學習者每階段達成的里程碑,同時每個階段有考核的過程,絕非證照只是證照的泛泛之論。當然「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能走多遠,還是看個人的造化與努力,畢竟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
此外2015年(NLP創立40週年)美國NLP大學首屆的SFM(Success Factor Modeling,成功卓越元素解碼)課程,就是建立在上述五個Factors 的基礎進行探索,並一路下切信念/價值觀…等的由虛向實的課程,只是經過MBA及管理學博士課程下訓練的我,我更願意花時間將焦點聚焦在NLP本質及拓展的研究上,相關的實質內容及延伸,在如下圖已出版的中英文書籍中描述詳細,其中的第二集,就是我2015時上課的內容。即便如此,實地上課的好處是,有問題可以提問,可以即時獲得老師的解答,使得學習時思維更連貫些。

下面的答客問,是Robert Dilts談如何產生熱情的內容,結合了2012年我實地學習Robert Dilts NLP高級導師課程、2013年擔任助教及2015年學習SFM課程時,綜合他的答客問及相關的紀錄整理。
二、答客問:Robert Dilts談如何延續與重新連接熱情(passion)
學員提問:有些課程結束之後,我感覺到我的熱情又開始變得不清晰,我不太知道渴望(desire)和熱情(passion)之間的區別,我想知道我是如何能得知熱情是來自我的內心,還是我意識下的期望的?
Robert 答:
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熱情是成功心智的基礎。如同我模仿(建模)每個成功的人士一開始時都保持著:「如果你所做的不能夠是你真正具有熱情的事情,一旦遇到困難的時候,你就會放棄。」的信念一樣。
你提的,實際上是包含三個問題:
1.我怎樣能跟我的熱情持續連接?這樣我就不會讓熱情變得不清晰。
2.熱情(passion)和欲望(desire)之間有什麽不同?
3.如何知道我的熱情是來自我的內心或是我的頭腦?
—— 以下是Robert的細節回答,()是我的簡單註解,上過我們NLP系統課程的NLPer應該能夠理解 —–
我們知道左腦也就是認知的大腦會帶我們遠離熱情,它會帶我們進入一種過度分析的狀態。過度的思考會讓我們失去和熱情的連接,以及掩蓋熱情。
同時過度分析思考是站在熱情的反面,所以做一些抽離頭腦的事情,動起來通常是最好的方法。這也是我每天跑步的一個原因。跑步可以帶我抽離思考進入身體。(即自我引導由腦下身)

找到一些事情可以讓你連接你的心和你的靈性,或許是走進大自然,唱歌,做園藝,冥想等。(中正狀態、動身、跟場域連結及與潛意識連結)
重要的是你需要持續的練習,或設定固定的時間點來探索重新連接,什麽是你熱愛做的事情?什麽對你來說很重要和什麽是你擅長的? 例如:你的熱情,你的目標和你卓越的部分。這不是參加一次工作坊後,就認為它會不會改變。(人需要持續地練習,讓知識進入肌肉,形成潛意識的自動回應)
在成功心智中,我們稱為自我激勵心智模式(self-motivation mindset)。自我激勵心智模式聚焦的是一個不間斷地與你的目標,熱情和動力連接,這樣才能真實活出你自己和自己的身份。
記住,我們對熱情的定義是:「對某種事情有強烈的渴望或熱忱。」 你可以不斷地問自己:
- 什麽是我真正熱愛做的事情?
- 什麽是讓我感到興奮的?
- 什麼是讓我心神嚮往的?
- 什麽是我感興趣而又抗拒不了的?
- 什麽能夠帶給我很深熱忱的感覺和力量?
當我們探索到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區分這些答案哪些是來自 “小我(Ego)” 哪些是來自 “靈魂 (Soul)”。小我的答案是傾向於來自頭腦,靈魂的答案更多是來自於內心和直覺。
所以很重要的是你要熟練如何連接你的頭腦-心-直覺的轉換。( 即腦 (認知)-心(情緒感受)-身 (進入肌肉)的轉換 )

這就是中正狀態的重要性。當你專注地讓能量進入到腹部,能經驗到自己的存在;進入到心部能感到心的敞開;進入腦中,重要的是覺察,醒覺和清晰。如果這裡有很多的雜念或內在對話,就無法覺察。
我的建議是可能更好的方法是首先通過身體的肢體動作來探索你的熱情,而不是通過語言的思考和內在的對話來探索。(由身入心)
我們在課程期間講的,重要的是不過分關注熱情所帶給你的外在呈現,而是你所做的外在活動所帶給你的內在感受。(不是外在成績,而是內在中正下的感受)
同樣需要認識到,你的熱情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變得清晰和散發出來,這是好的。然而,如果它急遽改變地太頻繁,它可能是一個警告信號:你沒有真正連接到你的熱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還能中正地持續的才是熱情)
保持連接你的熱情,最後很重要的是找到一些心錨和典範榜樣,保證你有這些外在的心錨能夠在生活和工作身邊幫助你時常提醒你的熱情。(有心錨,找典範)
筆者補註
Robert Dilts家裡身邊就有各式各樣的心錨、小雕像、照片和圖像,都是他在家的心錨。如他親筆畫的貝特森 (如第一張照片Robert背後牆面所示) 及愛因斯坦素描,小雕像等。照片是2013年在美國NLP大學當助教時跟Sylvia 在Robert 家中所拍攝,當時小孩三歲還在Robert 家搞破壞哩 😅
今年(2025)的8月,美國NLP大學將舉辦一系列課程。特別是美國當地時間8/19-8/24所舉辦的NLP 50週年大會,我們將再次組織團隊前往美國。前往者沒有資格限制,如果你想要成行同時想要有翻譯在課程中隨行,聆聽各國NLP前輩的分享,那麼歡迎找我們報名!錯過這次,再等十年。


相關連結
(影像紀錄) 2013 NLPU NLP高階導師(NLP高階訓練師)課程 | 亞洲目標國際培訓中心ATINLP
(影像紀錄) 2016 NLPU NLP高階導師(NLP高階訓練師)課程 | 亞洲目標國際培訓中心ATINLP
近期課程
如果您對NLP及相關領域有興趣,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期待與您共同開啟這段變革與成長的旅程。

賴明正博士現職除為亞洲目標國際培訓中心首席培訓師外,也是美國NLP大學聯盟導師,同時亦為新加坡GEMS Capital公司董事,從事私募基金、企業上市、收購與反收購專案。曾在臺灣的某生物科技股份公司擔任總經理及寶樺投資管理(蘇州)公司擔任執行董事,先後有十多年的實戰歷練專注於企業海外上市、組織變革發展、領導力、服務流程管理、組織溝通與神經語言程式學(NLP)等相關領域的工作。賴明正博士也是臺灣神經語言程式學學會(TBNLP)的創會理事長,近年來賴明正博士整合所學在NLP領域上進行大量研究,也因此傳播與教授NLP相關的證照及應用課程。